案例 | 山西省“昔阳县殡仪馆建设”项目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371天前 | 1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方面昔阳县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火化率不断提升,年火化遗体数量将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昔阳县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殡葬政策不断落实,人民对殡葬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都把殡葬建设作为建设新型城市的一项大事,生态化、公园化、高品质服务建设理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发扬忠孝传统,感恩先辈等方面最直接的体现。昔阳县殡仪馆的建立顺利推进现代殡葬改革,响应国家政策,节约土地,顺应了中国殡葬业“低碳祭祀”、“绿色殡葬”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行情况

截至2024年3月27日,该项目申请的3,000.00万元专项债券已满额发行。其中,2023年1月发行金额1,800.00万元;2023年3月发行金额1,200.00万元。

项目背景

目前,随着环保观念的提升,在一线城市等地的火葬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城市在火葬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到生态殡葬为人们提供的便捷以及为社会带来的好处。为加快全省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形成规范、统一科学、可行的项目建设方案,避免过度超前或不能满足需要,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山西省殡葬管理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殡仪馆建设标准》(建标181-2017)及《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建标1822017),结合山西实际制定《山西省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指南》、《山西省殡仪馆建设指南》等,对殡仪馆、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建设选址、规模、功能、布局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随着昔阳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建设一所风景优美、设施完善、合法健康的生态殡仪馆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通过殡仪馆建设:可以促使昔阳县的殡葬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目前,昔阳县死亡人口还是直接土葬,致使城区及周边山头上坟墓越来越多,对市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昔阳县现无殡仪馆等殡葬设施。为此,昔阳县政府意识到建设殡仪馆的重要性,提出在昔阳县乐平镇(漾泉蓝焰公司西南方向约3公里处)的山地处建设,它是一场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减轻群众负担的改革,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该项目对推进昔阳县殡葬管理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符合昔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项目单位

昔阳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

建设内容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4302.70平方米(约36.45亩),总建筑面积4329.82平方米,其中:殡仪馆建筑面积3413.31平方米,综合楼建筑面积为 559.17平方米,焚烧间建筑面积为170.50平方米,消防水泵房殡仪车库建筑面积为138.2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9.1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39.12平方米),大门一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大门二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停车位80个(含殡仪车库、无障碍停车位)。

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7,000.00万元,资金来源于财政性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中:财政性资金4,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7.14%;申请专项债券3,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42.86%。

收入来源

本项目建成正式运营后主要收入包括遗体接送服务收入、遗体存放收入、遗体火化收入、骨灰寄存收入、遗体整理收入、殡仪服务收入、礼堂租用收入、礼仪仪式服务收入、停车场收入、丧葬用品销售收入

运营成本

本项目的运营成本主要为工资及福利费、燃料及动力费、设备维修费、火化及其他材料成本、其他管理成本等。

融资平衡情况

经测算,本项目债券存续期内运营收入为6,831.35万元,运营成本为1,712.26万元,净收益为5,119.09万元,项目融资本息为3,948.62万元,相关收益对融资本息的覆盖倍数为1.30倍。本项目还本付息资金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风险抵抗能力。

总结

建立昔阳县殡仪馆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社会的大好事,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和减轻丧户的费用支出,推动殡葬改革事业的发展,使殡葬服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在取得较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必将起到有力推动昔阳县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作用。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