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问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2012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动员部署视频会议,首次提出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不少于2亿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全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2019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11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在债务限额内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76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2024年4月,国家宣布将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2012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不少于2亿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全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75亿亩、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5亿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8亿亩。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
符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障碍因素,确定建设内容与重点,采取相应的建设方式和工程措施,什么急需先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减轻或消除影响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通过工程建设和农田地力提升,稳定或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持续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引导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建设。
(一)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障碍因素和水源条件等,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7大区域。(二)建设区域农田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建设区域外有相对完善的、能直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限制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目难以恢复的区域,安全利用类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区域。(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禁止区域包括:严格管控类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退耕还林区、退牧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1)田块整治
耕作田块是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田坎等围成的,满足农业作业需要的基本耕作单元。应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灌溉与排水效率等因素确定,并充分考虑水蚀,风蚀。(2)灌溉与排水
灌溉与排水工程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所修建的水利设施,应遵循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根据旱、涝,渍和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结合田、路、林,电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布置。(3)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工程指为农田耕作、农业物资与农产品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所修建的交通设施。田间道路布置应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与田、水、林,电、路、村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的密度。(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指为保障农田生产安全、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条件、防止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农田防护林工程、岸坡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和沟道治理工程等,应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5)农田输配电及其他工程
农田输配电工程指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各种设施,包括输电线路、变配电装置等。其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2.农田地力提升工程
(1)土壤改良
根据土壤退化成因,可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或工程等综合措施治理。(2)障碍土层消除
障碍土层主要包括犁底层(水田除外)、白浆层、磐层、钙磐层(砂姜层)、铁磐层、盐磐层、潜育层、沙漏层等类型。采用深耕、深松、客土等措施,消除障碍土层对作物根系生长和水气运行的限制。作业深度视障碍土层距地表深度和作物生长需要的耕层厚度确定。(3)土壤培肥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应通过秸秆还田、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耕深松等措施,保持或提高耕地地力。1.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提升耕地质量,稳定或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效益。3.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4.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5.建立监测、评价和管护体系,实现持续高效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旨在通过综合整治和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的关键举措,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