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土储项目如何运作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83天前 | 4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土地储备项目的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常由土地征购、前期开发供地三个主要环节组成。这些环节涉及一系列政策和法律规定,以确保土地储备的合法性、效率和效益。本文将结合政策依据,详细探讨土地储备项目的运作过程。


一、土地征购

土地征购阶段是土地储备的基础,主要包括征收、收购和优先购买或收回等工作。根据现行政策法规,土地征购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根据10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提出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目前政策支持也主要以存量土地回购为主。下文主要探讨存量土地收回收购。

(一)支持存量土地收回收购相关政策

(二)存量土地收回收购的操作方式
1.土地收购
存量土地回购的主要手段是收购。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财综〔2016〕4号),土地储备机构有权对符合收购条件的存量土地进行购买,特别是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地块及规划调整区域内的土地。收购时需以公平市场价格为基础,并由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专业价格评估,以保障收购的公开透明和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优先购买权
在存量土地的交易市场中,土地储备机构享有优先购买权。当存量土地权利人决定转让土地使用权时,政府可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优先进行回购。这一权利保障了政府对特定地块的优先控制权,有利于土地储备机构获取符合发展规划需求的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3.依法收回

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下达《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规定对于企业自身原因超期未开工满两年的土地,必须依法坚决无偿收回。

二、前期开发

土地储备完成征购后,进入前期开发阶段,主要包括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前期开发的投入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土地的出让价值和市场吸引力。

(一)土地整治与基础设施配套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储备工作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2〕162号),储备土地需进行平整、拆迁等初步开发工作,以确保土地的整备和开发价值。拆迁后的地块需配备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符合未来的出让和建设需求。土地整治的内容包括:
土地平整:清除地面杂物,进行土地平整,确保地面平整适合建设。
环境整治:解决污染、废弃物等环境问题,提升土地的环境质量。
地形改造:包括土地开挖、回填、排水等,以改善地形,满足开发需求。
道路交通建设:建设临时道路,保证土地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规划许可和用途调整
在前期开发阶段,地方政府根据实际需求对储备地块的规划用途进行调整。《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订)第32条规定,地方政府需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对土地用途进行调整,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此举确保储备土地的规划符合城市未来的产业发展需求。
(三)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是前期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所有可能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空气、水质、噪声、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环评报告需要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结果将影响土地的开发计划。如果评估结果不合格,开发计划可能被暂停或调整。

三、供地

(一)土地储备供地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供地环节是指政府在土地储备阶段,将土地最终供应给有需求的开发者或使用单位。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相关描述,土地供给形式包括出让、划拨、租赁等多种方式,其中以土地出让为最为常见的形式。供地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政府获取财政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供地环节的作用包括:
1.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供地,政府能够将储备土地供给给需要的开发商或企业,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的需求。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供地环节推动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确保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
3.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土地供给通过土地出让等形式,为政府带来直接的财政收入,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4.推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供地,政府能够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用地支持,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土地储备供地的主要方式

(三)土地储备供地的实施流程
1. 土地规划与用地审批
供地前,政府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土地资源现状,进行详细的土地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土地的用途、建筑要求、配套设施等。经过审批程序,确保供地符合规划和政策要求。
2.土地市场评估与定价
在供地之前,政府需要对土地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这一过程通常通过市场调查、评估机构的独立评估以及参考周边土地市场的交易价格等手段进行。通过土地定价,政府能够确保土地价格合理,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3.供地方式选择与实施
根据土地的具体用途和市场需求,政府选择合适的供地方式,如出让、划拨或租赁。土地出让通常通过拍卖、招标、挂牌等形式公开进行,确保土地供给过程透明、公正;划拨则适用于社会公益项目,租赁则适用于临时性开发需求。
4. 土地开发与后续监督
土地交付后,开发者应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和规划进行开发,并按时上报开发进度。政府部门对土地开发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项目按规定进行,并防止非法用地或资源浪费。
相关政策文件

四、总结

土地储备项目通过征购、前期开发、供地三个阶段的系统化运作,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优化手段,既缓解了城市发展的土地需求,又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政策支持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保障了土地储备的公平性、透明性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