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2021年初至2022年6月,中国光伏扩产项目超过300个。光伏能源作为我国当下重要的清洁能源,那么光伏发电优点有哪些?光伏发电有哪些种类?近些年光伏产业发展历程如何?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有以下优点:
2、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3、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7、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1、集中式光伏发电
集中式光伏电站是指将光伏阵列安装于山地、水面、荒漠等较为宽阔的地域,阳光照射后光伏阵列可产生直流电,逆变器再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后,经由升压站接入电网。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规模普遍较大,一般均在10MW以上,且目前100MW以上的特大型光伏电站逐渐增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我国对光伏产业尤为重视,光伏产业发展近些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快速扩张阶段,二是补贴退坡阶段,三是稳步发展阶段。
2005年2月,《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007年8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太阳能发电列为重点发展领域。2007年11月,《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首次提出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占地应主要是沙漠、戈壁、荒地等非耕用土地。2013年7月,《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直到2018年国家出台《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叫停了集中式电站的建设,光伏发电补贴退坡标志着光伏产业快速扩张阶段的结束。2018年5月,《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叫停了集中式电站的建设,同时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将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统一降低了5分/千瓦时。2019年4月,《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工商业分布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10元;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按所在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执行。2020年3月,《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05元;户用分布式光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08元。2021年补贴退坡完成,进入平价时代,光伏产业稳步发展,发展空间充足。2021年6月,《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2022年1月,《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022年5月,《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到要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将新能源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2022年10月,《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多措并举保障多晶硅合理产量、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等八方面措施,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9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22]12号文)提到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随着国家支持新能源建设的政策文件的不断出台,亦可以预见光伏产业发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