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领导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一个是攻坚任务,一个是国家战略,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一、脱贫与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根本是要解决百姓的收入问题。提高百姓的收入实现脱贫与振兴,除了土地与财产性收益外,还需因地制宜的制订产业扶贫策略。要让百姓的收入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就必须让他们参与市场,利用市场,而链接二者的桥梁,就是产业。只有根据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制定特色产业计划,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带动当地百姓积极参与、扩大收入、脱贫致富。
二、发展壮大乡村产业——适合是前提
必须结合利用本地的特产和资源、推动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示范引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只有符合自身地域特点才能实现长富久安、稳定持续的提升农民收入。
三,产业振兴——政府引导规划是基础
1、人民政府代表人民,肩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需要对当地农业资源进行充分规划与引导。政府在引导规划产业时不能千篇一律,照搬模仿。旅游产业,应当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规划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重点在于充分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卖点。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着力打造“一村一品”。连片种植、集约化经营,在产品种植规模、产品质量上进行改良提升。在宣传方式、推广渠道上创新突破,打造符合当地特色农业生态系统。
2、规划的周期要长,要立足现状放眼未来,分阶段实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蹴而就。
战略规划的制定不能仅仅定位5年,而是应该按照15-20年进行规划,分阶段实施,每3-5年根据本阶段实施进度和未来发展,对原有的整体规划进行再次论证调整。只有符合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的融合规划,才能解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产业振兴——多渠道资金投入是保障
在规划确定之后,产业的振兴与实施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
一方面地方人民政府需要确保涉农资金的稳步投入,包括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
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两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19】6号),通知明确指出:持续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和使用方式,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
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各种投融资渠道,为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此外,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等营商环境,做好合理的规划,强化政策衔接配合、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