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呈现相互促进的发展结构,红色旅游能够提升乡村形象和品牌、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提升乡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能够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红色旅游产业整合、推动红色文化建设、优化红色旅游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教育将成为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三大重要方向。
乡村兴则国家兴
一、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整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伦理文化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
伦理本位是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基础。通过深入挖掘伦理文化,积极发挥乡规民约、道德规范等约束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乡村自治体系。
生态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引领。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文化创意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
文化创意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可以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乡村文化充分展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内容的无形价值,实现乡村综合能力的提升。
文化供给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条件。
文化是重要的民生,增加文化供给、丰富文化生活,有助于吸引乡二代回乡创业,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同时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充分尊重村民参与文化的自觉性,以文化自觉成就文化自信。建立村民文化底蕴,增强村民的集体荣誉感。近年来兴起的”乡土文化热“,就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表现。
二、乡村振兴和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
乡村振兴+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先天具备发展旅游的优势。乡村振兴需要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乡村文化是历史留给乡村的宝贵遗产。乡村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起到了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把民族民间文化融入乡村建设,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天绿草青的居住环境。
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综合带动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不言而喻,还可以有效的拓展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同时旅游业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将乡村文化资源打造成有特色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通过乡村旅游对广大游客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红色旅游近年来随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的发展,在一些红色文化丰富的乡村区域,成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热点。红色旅游作为旅游和文化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016-20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提出新时代的红色旅游要着力凸显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的攻坚作用。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呈现相互促进的发展结构,红色旅游能够提升乡村形象和品牌、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提升乡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能够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红色旅游产业整合、推动红色文化建设、优化红色旅游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教育将成为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三大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