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
二、六年发行规模合计1012.58亿元,全省第二
三、20年期占比48.70%,利率降低81BP
四、六年主要投向市政产业园、交通
五、市本级项目数、发行规模均列第一
一、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
泉州市,简称“泉”或“鲤”,别称鲤城、温陵、刺桐城、光明之城,福建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泉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截至2020年,全市共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总面积1101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泉州市常住人口为878.23万人。2022年,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1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882.0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4970.78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比例为2.1:56.8:41.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53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0299美元),比上年增长3.0%。
2018-2023年,泉州市合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12.58亿元,占福建省总发行规模的16.30%,位居全省第二,各年度排名依次为第三、第三、第二、第二、第二、第二。2018-2023年泉州市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从65.22亿元增加到230.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8.75%,发行规模增长趋势明显。

2018-2023年,泉州市新增专项债券平均期限为5.00年、6.18年、20.70年、16.01年、17.07年、18.49年,整体呈延长趋势,略高于全省平均期限。2018-2023年,泉州市新增专项债券平均利率呈现波动降低的特点,从2018年3.88%降低至2023年3.06%,降低81BP,融资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利率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趋同。2018-2023年,泉州市新增专项债券主要涉及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20年期五种期限类型,期限类型逐渐丰富且倾向于长期限债券,六年近71%资金投向15年期、20年期,发行占比分别为21.81%、48.70%。泉州市暂未发行3年期及以下的短期限债券;仅2020年发行37.74亿元30年期新增专项债券,全部投向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2018-2023年泉州市资金依次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土储、农林水利、生态环保、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发行规模分别为311.59亿元、197.75亿元、155.97亿元、113.64亿元、100.53亿元、74.97亿元、47.22亿元、8.40亿元、2.52亿元。发行项目数最多的是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数分别为118个、105个。暂未发行过能源领域。












2018-2023年泉州市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项目407个,1012.58亿元,分别占全省比重为12.19%、16.30%。泉州市本级项目数、发行规模均列第一,项目数82个,发行规模216.84亿元,占比分别为20.15%、21.41%。
2018-2023年泉州市共计发行407个项目,各年分别发行37个、37个、87个、111个、160个、159个项目,新发比例分别为100.00%、89.19%、87.36%、66.67%、67.50%、49.69%,新发比例虽呈下降趋势,但新发项目明显高于续发项目,项目整体储备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