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券信息网 (https://www.zhuanxiangzhaiquan.com)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以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而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意见》中强调,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需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为重点,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2021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好乡村振兴新路子。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争创西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市。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盘活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返乡下乡创业。完成"新三农"平台建设,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模式。项目的建设,会进一步扩大产能,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当地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贫困户拓宽就业和增收渠道,发展集体经济,据估计,将直接惠及数千名当地居民,间接惠及超过数万名村民。同时在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这对于当地政府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将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通过新型智慧农业大棚的建设,有效的增加了经济作物的产量,提高了质量,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保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将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时新型智慧农业大棚,提供优质的经济作物种苗,能够降低当地经济作物种植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经济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民投入到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中,带动农民增收。再依托农业科技碳循环双创融合示范园项目,按照“以农促旅、以农强旅、以旅带农”的思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以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旅融合产业,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园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总用地为800亩,其中500亩为新型智慧农业基地建设,剩余300亩为配套种植用地。(一)新建新型智慧农业基地500亩。包含新建经济作物生物育种中心4000㎡,新建种质资源保存中心约6600㎡,新建连栋薄膜温室约190亩,新建单栋插地大棚约200亩,新建水肥一体化中心1000㎡,租用改建培训中心2300㎡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设施设备;(二)新建农产品分拣及保鲜储存等辅助用房约3000㎡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设备;(三)新建数字化农业产业决策平台约1000㎡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设备;(四)双创基地装饰装修约6000㎡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设备;(五)新建生物育种实验室1000㎡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设施设备。
本项目总投资为20,000.00万元,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中项目资本金:8,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40.00%,由财政预算资金、企业自筹资金构成;计划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0.00%,债券期限均为10年,每半年付息一次。截止2022-06-13,该项目共发行1批次,累计发行金额1000万元。
本项目收入包括大棚作物育种育苗收入、种苗保供收入。项目建设使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提质增效效果明显,能带动相当部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项目的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为项目区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