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北京市“霍营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综合利用工程”项目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596天前
|
1631 次浏览
|
分享到:
交通基础设施
综合交通枢纽是为整合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港和运输管道为一体的海陆空协同枢纽体系,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区域内部和区域对外的人员及物资交流提供集散和中转服务,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实现不同方向和不同运输方式间客货运输的连续性,完成运输服务的全过程。三是为运输网络吸引和疏散客货流,促进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
截至2023年6月26日,该项目共发行1批次,累计发行金额71000.00万元。其中,2023年6月26日发行71000.00万元,3年期,利率2.34%。
霍营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综合利用工程,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地区霍营街道,距离中心城15km。北部为未来科学城,临近生命科学园、朱辛庄组团、宏福产业园,南部临近中关村科学城。本项目是北京市首个市郊铁路微中心试点,通过规划、设计、立项、建设等全流程一体化,探索市郊铁路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实施路径。本项目一体化用地范围约16公顷。项目建筑规模约7.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市郊铁路东北环线车站、地铁8号线和13B线车站、公交场站、公共空间和管理用房等内容。霍营枢纽总用地约16公顷,规划包括轨道交通场站用地8.2公顷,公园绿地1.3公顷,铁路用地2.4公顷,防护绿地2.0公顷,道路用地1.9公顷,排水设施用地0.2公顷,体育设施结合公园绿地复合布局。其中轨道交通场站用地兼容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公交及配套等)、公共服务(文化、养老、助残、体育、能源及公安等)及商业办公等功能。本项目总投资24.32亿元,其中综合交通枢纽部分7.56亿元,按照《关于印发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的出资原则,由市、区按照1:1比例分担,市级承担的3.78亿元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解决,区级承担的3.78亿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申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式解决,通过一体化实施范围经营性土地出让收入偿还本息。一体化综合利用预留工程和同步进行的土地征收、拆迁部分16.7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解决,纳入一体化实施范围经营性土地出让成本偿还本息。本项目专项债发行方案采取市、区分类发债的操作方式,同步实施的一体化工程约16.76亿元部分由市级层面组织发债,综合交通枢纽区级出资约3.78亿元部分由昌平区政府组织专项债发行工作。项目收入主要来源为土地出让收入、便民服务设施租金收入等。本项目参照丰台枢纽、苹果园枢纽等类似项目资料,结合基础数据和成本水平估算,年运营成本为0.06亿元,主要包括职工薪酬、能源耗用、设备设施维护维修、外委费用及其他费用等。经测算,本项目整体专项债券存续期内预期现金流入合计为57.30亿元,各项现金流出合计为45.04亿元,债券到期时的期末现金为12.26亿元。债券本金与利息合计为21.76亿元,本期专项债券本息资金覆盖倍数可达到1.56倍,能够合理保证偿还本期债券本金和利息,可以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
市级专项债券存续期内预期现金流入合计为48.99亿元,各项现金流出合计为37.49亿元,债券到期时的期末现金为11.51亿元。债券本金与利息合计为17.79亿元,本期专项债券本息资金覆盖倍数可达到1.65倍,能够合理保证偿还本期债券本金和利息,可以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本项目的建设,通过落实“轨道引领城市发展”理念,统一实施主体,通过规划、设计、立项、建设等全流程一体化,有效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衔接,实现交通功能与商业办公、公共服务功能高效耦合。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市级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区级配置土地资源、建设指标,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带动微中心落地,以微中心收益反哺综合交通枢纽成本,建立收益共享、成本共担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盘活城市建成区低效用地,通过优化交通功能引导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集聚,推动区域城市更新,从交通出行、服务功能、景观形象等多维度缝合城市空间,打造活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