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甘肃省景泰县“储备林育苗及经济林建设(二期)”项目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209天前 | 1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2023年3月8日,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储备林建设,推动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并发布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发行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11日,该项目申请的6,500.00万元专项债券满额发行其中,2023年12月11日发行6,500.00万元,发行期限20年,利率3.13%。

项目背景

景泰县处在全国“两屏三带”、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前沿,黄河流经白银区38公里,是国家“黄河”战略、“三北”战略、“几”字湾攻坚战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的叠加地带,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承载着黄河流域、陇中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任务和政治责任,肩负着遏制沙漠“东侵南移”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重大使命。

景泰县因地制宜,着力培育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大中径级用材林,包括河北杨、新疆杨、槐树、云杉等,增加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储备,有效增加区域森林覆盖率,有力推动森林资源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提升。同时,发展以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林,苹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开展林业产业多元化经营,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构建以“储林”为主,“储水、储钱、储粮、储碳”功能多样、效益综合的森林资源储备体系实现为国家储林、为生态赋能、为百姓谋利、为白银增绿的目标,推动白银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单位

景泰县治沙试验站

建设内容

项目造林面积共计1.9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42.13万株,其中:国槐16.82万株、柳树2.41万株、刺槐23.98万株、小叶黄杨5.46万株、杨树40.09万株、云杉10.23万株、沙枣7.98万株、早酥梨9.01万株、文冠果19.27万株、红柳6.88万株,栽植绿篱2,942平方米、花灌木3.64万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4.5米宽、7,206米长林区道路,2.5米宽、8,678米长生产道路)、支撑体系(假植点28个保水剂4,000千克、ABT生根粉4,000克、有机肥72万千克、化肥8.76万千克防护栏23,245.2平方米、管理用房5座,及其他防治设备)建设等。

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3,753.08万元,资金来源计划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专项债券募集资金。项目资本金为7,253.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74%;本项目申请政府专项债券6,5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7.26%。

收入来源

项目收入主要来源为文冠果出售收入、梨出售收入、木材出售收入

运营成本

本项目成本费用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机械作业费、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等。

融资平衡情况

经测算,本项目债券存续期内运营收入为31,011.62万元,运营成本18,457.11万元,发行费用为6.50万元,共可实现净收益为12,548.01万元。项目用于资金平衡的相关收益为12,548.01万元,融资本息为11,050.00万元,覆盖倍数为1.14。能够合理保证偿还本期债券本金和利息,可以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

总结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构建森林生态屏障,提升乡村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有利于大力发展林木培育、加工、制造和森林旅游等产业,促进规模集约经营,提供更多创业增收致富平台,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打造乡土树种、珍稀名贵树种等生态景观,提高乡村整体品质和面貌,留住乡愁,留住韵味,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