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生猪养殖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292天前 | 273 次浏览 | 分享到:

生猪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为饲料、动物保健和种猪繁育,中游为生猪养殖,下游为屠宰、销售及产后产业。其中,生猪养殖作为产业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正在逐渐转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通过成功的项目案例积极研究生猪养殖行业,对生猪养殖行业长期良性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生猪养殖概况

1.生猪产业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城乡居民“菜篮子”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猪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农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生猪产业产值达1.3万亿,是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总和。生猪对于整个产业,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种猪性能还存在差距,育种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2.生猪养殖定义与分类
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其中种猪生产、销售的目的是育种、扩繁,包括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和父母代种猪;仔猪指出生不久的小猪,可以用于继续育肥、育种或者直接出售;商品肉猪指以提供猪肉为目的销售的育肥猪。
从生猪的养殖周期来看,母猪出生后一般育肥4个月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为能繁母猪,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生出仔猪,仔猪育肥6个月成为生猪后即可出栏。所以,新生母猪到生猪出栏一般要18个月。
生猪养殖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农户散养、公司+农户、自育自繁自养。为了寻求成本最小化,过去这些年国内的养殖模式也在升级转变。
在2000年之前,国内的主流养殖方式是农户散养生猪。
2000年之后,随着现代动保产业、工业饲料和杂交技术的发展,生猪产出效率更高了。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公司+农户”模式随之诞生。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主要负责种猪繁育和育仔,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疫苗兽药及技术人员支持,等到生猪达到出栏重量后,公司再回收销售,支付农户代养费。这种农户代养的养殖模式属于轻资产模式,可以快速提升养殖规模,同时能够控制成本,但是抗风险能力较弱。温氏股份、新希望就是采用这种经营模式。
2015年之后,工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养殖使得产出效率有了明显提升。自繁自养的工业化养殖开始替代“公司+农户”,未来这种模式也将会成为时代主流。在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下,企业自建标准化养殖场,自聘养殖场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养殖工人。这种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前期资金投入高、土地需求大、折旧多,但过程可控、能够更好地降本增效、抗风险能力较强。牧原集团就是这种经营模式。
3.什么是猪周期
生猪养殖是典型的周期行业,养殖环节受到猪价周期波动的影响,所以生猪养殖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波动较大,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生猪生产遵从蛛网模型产生了猪周期。
当猪价处于上行周期时,生猪养殖的利润率提高,散养殖户扩产意愿较强,进行补栏。这时能繁母猪补栏量、生猪存栏量随之上升,仔猪的价格跟随猪价同步上升。
随着生猪供应增加,逐渐超过市场需求时,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阶段,行业利润率降低。
当行业长期亏损时,淘汰母猪上升、生猪存栏下降,仔猪价格同步下降,生猪的供应逐步减少。
而当生猪供应降低到供不应求时,价格再次进入上行通道,之后再次进入下一轮猪周期。

图片来源:解析投资

二、生猪养殖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猪养殖行业现状
依据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将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受2018年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严重受损,2019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分别为3.1和5.44亿头。为保障生猪供给,2019年来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2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4.53和7亿头。
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经过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猪育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截止至2022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90万头,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7%,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2.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的上涨、防疫要求的大幅提升,散户养殖模式的自身经济性以及产出效率与规模养殖模式的差距将逐渐拉大,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散户的出清。行业内领先企业凭借资金、成本、技术、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行业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截至2022年,生猪出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15.34%,较2021年行业出栏排名前五的合计市场份额增长了6.12个百分点。
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品质控制体系,提升生猪的产品质量;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提升企业的疫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实施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养殖,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因此,企业大规模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将成为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
依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生猪标准化养殖属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推动一批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养殖饲喂、动物防疫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装备,继续开展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加大规模养猪场信贷支持。

依据四部委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 (2023—2030年)》(简称《规划》),要稳步推进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发展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场。建设立体多层养殖圈舍,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猪,配备全流程高效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基础母猪到出栏育肥猪全过程封闭式饲养。到 2025年,建设完成60个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到 2030年,建设完成150个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

三、生猪养殖项目的收益

1.商品猪销售收入
商品猪销售收入是生猪养殖项目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商品猪单价主要参考依据为国家生猪市场(SPEM)公布的交易统计结果,各省份生猪价格存在差异,商品猪成交均重约为120公斤。生猪养殖项目单年商品猪销售收入=商品猪单价×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成交均重。
2.养殖场出租收入
依据四部委《规划》及其附件《现代设施畜牧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关于生猪养殖场建设任务提到,重点建设立体多层封闭式猪舍,集成先进技术与设施设备,配备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先进设施设备,配套自动化、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强化对猪舍布局系统、物料流通系统、空气流通系统、猪只流通系统、废物流通系统、水源流通系统等六大生物安全系统的精准控制。地方政府建设高标准生猪养殖场,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养殖场出租于当地农民或企业,带动当地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粪污资源收入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将坚定不移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以畜牧大县为重点,支持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3%,大型规模养殖场达到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四、生猪养殖案例

近年来,在生猪养殖行业政策加持下,近3年每年均有关于生猪养殖的专项债券项目成功发行案例。生猪养殖项目符合农林水利领域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须注意的是,生猪养殖类项目普遍涉及养殖,相对来说农业生产色彩比较浓,养殖类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收益占比相对较高,容易引起产业化嫌疑,例如部分项目的建设背景是对生猪稳价保供政策的具体落实,建设内容为单纯地建设高标准规范化养殖场,这类项目有发行成功案例,但申报过程中存在被认为项目产业化过重风险。因此在生猪养殖项目前期谋划的过程中,应更多考虑项目的公益性,部分项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农业多类细分进行统筹谋划,项目的建成有利于提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下案例较为典型。
1.盐亭县乡村振兴项目
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玉龙等4个片区和乡镇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总投资9.52亿元,其中计划发行专项债券3.40亿元,期限为10年期,其余由财政统筹出资。
项目的实施单位以及主管部门为盐亭县农业农村局。
项目建设内容拟在盐亭县建设80个生猪标准化代养单元,每个单元每年养殖1400头,共计112000头;建设与生猪代养现代园区产业之间关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含农田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效流程治理、提灌站建设项目,对百花村、高鹞村等地区进行土地整理等。
项目收入来源丰富,包括土地出让收入、生猪代养现代化产业园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收入、农田灌溉养殖供水收入、污水处理收入等。
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的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结合了当地生猪养殖的现状需求,对项目进行统筹谋划。
项目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均有发行专项债,累计足额发行专项债券3.40亿元。
2.邻水县乡村振兴项目
邻水县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期建设项目的建设将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项目总投资28.6亿元,财政统筹8.6亿元,计划发行专项债券20.0亿元,期限为20年期。
项目实施单位为邻水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管部门为邻水县农业农村局。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高标准农田约4万亩,建设高效种养循环(生猪、肉牛、稻渔等)生产基地,新建水产循环种养示范带,新建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
项目收入来源丰富,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收入、种养循环生产基地综合收入、水产循环种养示范带收入、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出租收入、广告位、停车场等其他收入等。项目本息覆盖倍数为1.22倍。

该项目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落实,进一步改善邻水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推动乡村特色合理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项目建成后,部分项目运营将与农业合作社展开合作,让农民得到充分保障,农民可享受分成收入。

五、总结

2019年以来,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首次提出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的总要求,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遵循。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基本建设、财政补贴、金融保险、养殖用地、环评承诺制、绿色通道等19项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构建了支持生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养殖用地、环评和贷款政策的出台,基本解决了养殖场户期盼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政策明确生猪养殖设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耕地占补平衡;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允许建设多层建筑。结合政策与生猪养殖行业现状谋划好项目,切实带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增长,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2024-2030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2]《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商务部 银保监会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3]《食品饮料&农业:生猪价格震荡回落,继续关注养殖板块》.首创证券.2023-09-06
[4]《2023年全年生猪销售量或超过8亿头“一超多强”格局形成》.中国商报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