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申报的八大误区(四)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63天前 | 40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期多个省份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提前准备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工作。上半年全国已经完成两轮特别国债的正式申报,但截至发稿,地方只收到一个批次的反馈结果。抛去国家发改委正在按进度审核项目的客观因素,地方在前几轮的申报工作中,不乏存在很多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这也是导致项目通过率低的重要原因。


误区一:申请特别国债和申请专项债一样。
什么都想做,觉得什么都能支持。地方政府部门申报专项债券已经驾轻就熟,项目谋划基本也是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开展。这导致很多地方在面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的时候,仍然只顾地方需求,把之前申请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拿出来重新申报。缺少对政策的研究和文件的仔细解读,申报项目小、散、杂、乱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误区解读: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拼盘本没有错,但还需仔细研究文件。“两重”《行动方案》实施期间,超长期特别国债要与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大部分支持方向上错位安排,在少数关键领域(以各领域具体通知为准)可以加力支持。

误区二:只要多报,就能提高成功率。

很多地方感觉领域能有一丝关联就申报,不关联也报了试试,总之多多益善。相比较去年特别国债的申请,今年的申报似乎“神秘”了很多。所有文件基本是以密件形式下发,很多基层单位甚至都没有见过原文,大家掌握的领域也缺少具体的细节要求。这种盲目申报的做法,无疑给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又增加了一笔负担。面对项目申报前期需要做可研、批复、初设、资金申请报告等材料的投入,又是无效支出,甚至是欠款。

误区解读:从概率上来说,地方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也没有错。但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要求对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符合“两重”建设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申报材料真实合规,切实保障项目质量。同时还要求各地方应充分考虑地方财力,避免新增债务风险。符合要求和领域就多报,不符合就做好项目储备等下一轮政策,不要再给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

误区三:报什么项目都能通过。
面对今年一万亿特别国债的增量资金,很多地方领导都在摩拳擦掌。但部分地方领导缺少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只管项目申报的个数,对申报领域不熟悉,认为很多项目都可以申报,要求部门积极作为。部门也当做任务来完成,不管三七二十一报了再说,能交差。

误区解读:并不是报什么项目都能过,申报结果不理想领导又会觉得是部门工作没做好,没有把握精准申报要求,继续折腾。特别国债是需要解决中央政府重点关注的重点领域问题,也会适当提高对重点省份的安排比例。地方政府需要认清当前形势和定位,需要弄明白自己是不是重点省份,国家打算干什么,自己的区域能为这个统一的目标做些什么。

误区四:项目报完之后就不管了。
由于很多部门把申报工作当成了任务,申报结束之后就回归“常态”。不沟通、不跟进、不反馈。

误区解读:对于特别国债这种上级批复资金,申请结束后保持积极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十分关键。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也与同级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协作。除了发改部门,参与申报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也需要积极地与上级进行沟通,及时收集信息并做出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完之后一放了之,不可取。

误区五:只要在规划内就一定能通过。

很多地区认为只要项目有规划,或者已经纳入省、市级规划的重大项目就一定能够通过。

误区解读:不得不说一个有规划的项目已经超过了很多的项目。如果项目能够纳入更高一级的整体规划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一定会多。但在规划内不代表就一定能通过,特别是新建项目。“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对项目投向、前期工作、投资要求都有明确的“硬建设”要求。同时填报质量也很关键,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填报项目信息时,要准确填报项目信息,确保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规模等与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保持一致,与报送的文件信息保持一致,正确选择投向领域,关键信息不能缺失。

误区六:债务风险高的地区不能报。

政策解读:本次申报要求中,并没有明确债务风险高的地区不能申报。但防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底线。符合投向领域,同时兼顾地方财力,确保资金拼盘完整闭合很关键。

误区七:民企不能申报。

关于这一点很多地区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些地方直接拒绝了企业作为主体来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

政策解读:文件中明确表示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经营性项目,以资本金注入方式安排为主,可适当通过投资补助、贴息等其他方式支持项目建设。熟悉《政府投资条例》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的都知道,这种表述并没有把企业拒之门外,是可以申报的。

误区八:特别国债属于发改部门管,财政不需要参与。
很多地方财政部门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作也很好奇,毕竟涉及资金和地方建设。但不知道政策,不知道该不该参与,不知道怎么参与。这对紧张的财政做好资金拼盘工作很不友好。

误区解读:从申报流程上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以发改部门为主导。但地方财政作为地方资金统筹部门,需要与发改加强沟通。作为上级资金的一部分,财政需要协同发改部门一同做好资金拼盘,包括专项债、中央预算内等统筹考虑。打破部门壁垒。

总结一下地方政府存在以上误区的原因:
一、政策理解不到位。各级之间、各部门之间政策传达和理解有偏差,且全程密件,信息不对等情况严重。建议牵头和参与部门各自做好政策宣讲,指导单位合理申报。
二、项目谋划不精准。充分学习和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可以让申报工作事半功倍。当前形势下需要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结合做好地区发展和项目谋划。
三、项目储备不充分。建立地方3—5年项目库,根据政策滚动调整。打破部门壁垒,以做好资金拼盘为目标,多部门协同。
四、地区缺少中长期规划。“十五五”规划工作已经启动,重视研究上级规划,打磨好本级规划,根据地方特色做好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重点项目和重点方向。
五、地方缺少专业指导。政府内外做好集智工作,借助专业部门、外部机构等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源,让工作做得更加高效。
北京泓创智胜咨询有限公司已协助多地政府部门完成向上资金申请,可针对超长期特别国债提供以下服务:
① 超长期特别国债谋划(十五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② 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撰写、系统填写);
③ 项目综合融资咨询(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资金+PPP+专项债+银行等);

④ 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培训(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