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特别国债额度排名 浙江省697.64亿元位居第一
来源:
|
作者: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21天前
|
95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执行的第二年,从202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扩内需、促发展、防风险作用得到充分肯定。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重要工具之一,整体规模已达1.3万亿元。2025年各省均把利用两重、两新政策扩大内需作为2025年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北京泓创智胜咨询有限公司根据各省工作报告、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及公司自有数据库统计了各省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以供参考。从已公开数据来看:一是各省均可申请,31个行政单位均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浙江省以697.4亿元的额度位居全国第一,超长期国债的额度分配不受债务率控制,比如处于债务高风险地区的黑龙江省获得了433亿元额度;二是超常期国债额度分配与国家重大战略息息相关,浙江、河北、四川、黑龙江、江苏、湖南、安徽均为重大战略实施核心区域;三是各省重视程度不一,同样作为战略核心区域的浙江省和广东省,两者获取额度差异较大,根据我司在浙江服务经验,浙江为全国唯一一个从省级层面系统推进超长期国债申请的地区,这也是浙江获得额度第一的主要原因。
备注:数据来源于各省工作报告、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泓创智胜超长期特别国债数据库。“——”为数据未公开,根据财政部要求2024年中央下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按规定全部列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部分数据来源预算草案报告中中央补助或上级补助科目,中央补助含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算内专项资金、增发国债资金等内容,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北京泓创智胜有限公司从2023年末开始协助客户进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申请,从近两年申报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需要做到申报信息通畅、资料编制科学和综合的融资解决方案。泓创研究院针对向上资金建立了向上资金(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资金)政策库、向上资金案例库和向上资金数据库,2025年1月份结合三库资料推出了向上资金谋划2.0服务助力地方政府向上资金争取。1、浙江
超长期国债额度697.64亿元。大力推进“两重”建设,坚持“国家所需”与“浙江所能”相衔接、“硬投资”与“软建设”相结合,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216个“两重”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创造性开展“两新”工作,创新实施融资租赁、设备入股、标准提升等支持政策,争取设备更新资金95亿元,完成工业设备更新14.2万台(套)、电梯更新10025台;用足用好国家下达的9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23.9%、35.8%。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279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233亿元,301个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超长期国债额度562.5亿元。国债项目引领投资增长。超前谋划、积极对接,促开工、保质量,争取增发国债项目资金1221.9亿元、居全国首位,乌拉哈达、娄里、青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启动建设,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能办成的大事,实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跨越提升。强化调度,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提速项目建设,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总规模、风电光伏装机总量居全国第1、第2位。超长期国债额度450亿元。面对下行压力加大和经济走势前高中低的态势,因应施策、主动作为,加力落实国家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接续出台稳增长“18 条”“16 条”、“1+3”财政金融互动等系列政策。新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157 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 1542 亿元,争取到“两重”“两新”国家资金 450 亿元。坚持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开展谋划项目、做实项目攻坚行动,700 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9757 亿元,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京东方、沃尔沃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54 个“两重”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 2800 亿元,省属国企完成年度投资 2900 亿元;向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推送储备项目 13082 个、总投资超 4.4 万亿元。超长期国债额度433亿元。建设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1040万亩,累计建成近1.2亿亩,居全国首位。全年争取“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33亿元,增发国债项目完成投资626.3亿元。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1000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提速提质,五星抽水蓄能电站等518个项目开工建设,同创普润超高纯电子材料产业化等270个项目建成投产。超长期国债额度414.5亿元。狠抓“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247 个项目得到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率先出台制造业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支持项目 684 个、撬动银行贷款 1470 亿元,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33.6 万台套。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和存量政策,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全省经济增速逐季攀升、持续向好。出台落实“两重”“两新”政策配套举措,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396.5亿元,支持“两重”项目 136 个、总投资 2747 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 14.6%,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销售 550.6 亿元。超长期国债额度383亿元。用好“两重”“两新”机遇,特别是落实去年 9 月 26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争取新增专项债资金 3903 亿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383 亿元、支持项目 512 个;实施设备更新项目 7910 个、完成投资 4763.4 亿元。接续推出三批政策清单、151 项务实举措。优化项目投资服务,出台“要素政策赋能清单 16 条”,加强土地、能耗、碳排放等资源省级统筹,推动工程项目审批提速提效,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9 万亿元以上。广东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央财政在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安排7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安排3000亿元支持实施两新”政策。2024年我省累计收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59.62亿元(其中,广东地区290.4亿元、深圳市69.22亿元),全部分解下达和安排使用,其中,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161.37亿元,占比44.9%;支持实施“两新”政策198.25亿元,占比 55.1%。争取并用好新增专项债券 5085 亿元,规模为历年之最。超长期国债额度326.6亿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132.6亿元,省级配套9.1亿元,全力落实“两新”部署。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194亿元,189个“两重”项目落地实施。超长期国债额度302.0亿元。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建立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机制,国家健康战略安全创新平台、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创新中心、综合枢纽集疏运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超长期国债额度290.0亿元。抢抓“两重”机遇,全力实施 15 项重大工程。加大“两新”力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 17.8%,新能源汽车、家电消费分别增长 47.3%和 13.3%。超长期国债额度279.6亿元。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中央支持资金2083亿元,更好保障重点任务落实;86个“两重”项目全部开工,“两新”政策带动设备购置等金额快速增长;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89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1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3万套;及时推出降首付、降利率、优化限购等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超长期国债额度260.0亿元。聚焦“两重”“两新”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导向,连续 12个季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会,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 52.1%,产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达 66.5%。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直接带动消费超 330 亿元。超长期国债额度252.9亿元。优化结构扩投资。争取各类中央资金1000亿元以上,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27个。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拉动消费190亿元。超长期国债额度211.55亿元。围绕“两重”、“两新”等国家一揽子经济政策,出台配套措施126项。聚焦“五张清单”、“双向清单”,闭环管理,逐月逐季开展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狠抓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开展专项行动攻坚四季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叠加显效、经济增速逐季抬升。中央下达我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11.55亿元,其中支持“两重”建设资金150.46亿元、支持“两新”项目资金61.09亿元,各领域项目稳步推进,资金使用效益逐步显现。超长期国债额度199.8亿元。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健全“十大机制”、落实“六重清单”,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政策资金,加快自治区“千百亿”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十张网”建设,完成重点项目投资 3557亿元。超长期国债额度194.88亿元。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83.2亿元,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下达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2.86亿元,支持工业、交通、能源、教育、医疗、文旅、住宅老旧电梯改造、环境基础设施、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设备更新。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58.82亿元,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老旧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农机和适老化改造等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国债额度189.4亿元。“两重”项目、“两新”政策落地见效,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超过180亿元,以旧换新带动消费超过200亿元。超长期国债额度180.32亿元。系统谋划“两重”项目建设。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制定 2024 年、2025年、“十五五”期间实施重大项目“三张清单”,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建立“两重”项目库,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建设资金增长 61%。超长期国债额度174.82亿元。积极争取国家“两重”政策支持,大力开展“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 2000 多个、完成投资 1800 多亿元,其中续建新建百亿级项目 20 个、为近年最多,特别是产业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超长期国债额度169.60亿元。318 个“两重”项目全面开工,汽车以旧换新超 40 万辆、家电超 450 万台。超长期国债额度131.40亿元。以推进高质量项目稳投资,深化“四个一批”项目管理,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撬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2%,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 8.2%、21.4%。超长期国债额度123.40亿元。大力推动“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139 个“两重”项目列入国家“盘子”,更新设备约 15 万台(套),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280 余万件(辆)、惠及消费者 150 余万人。超长期国债额度102.20亿元。全年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753亿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102.2亿元,有力支持94个“两重”“两新”项目。超长期国债额度65.1亿元。重点领域投资全面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3%,争取“两重”资金 51.8 亿元、支持项目 96个,出台加力推动“两新”18 条措施,设备购置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 7.1%、87.7%,在全国率先扩围摩托车、手机、智能家电等以旧换新产品,超 10 亿元补贴直达消费者,带动消费 133.7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