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35号文《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47号文《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后,高风险省份(津、蒙、黑、吉、辽、桂、渝、黔、滇、甘、青、宁)在化解存量、优化增量的同时对政府投融资决策机制进行了改革,宁夏、内蒙古、贵州更是从省级层面出台了系列文件,制定举债项目资金来源审核、融资平衡分析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等制度,其中财政承可承受能力评估是前期决策中最为关键的制度。中部某经济大省更是在2023年启动系统性财政体系改革,2025年全省进行推广,财政承可承受能力评估在解决政府投资项目过度超前、超规模、超标准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的提升了政府投资效率、效益、效果。泓创研究院整理了财政可承受力评估的部分问题以供参考。 问题 1、什么是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2、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内容包括什么? 3、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4、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5、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工作流程有哪些? 6、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对所评估项目的影响? 7、哪些项目需要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8、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9、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中的角色和作用 10、评估主体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实施评估吗? 1、什么是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是指识别、测算政府投资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以及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即通过一系列流程,识别出政府部门开展某项目所要承担的费用,以及所负担的费用对当前财政年度和项目持续期内的影响。同时结合项目持续年度内的财政收支情况,预测可能遇到的财政风险,借此科学判定此项目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起初用于评估PPP项目,现逐渐将其范围拓展至政府投资项目和公共政策领域。 2、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内容包括什么? (1)财政支出方面,评估的内容包括各类公共服务项目、政策的财政支出责任,以及这些支出责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支出计划和资金安排,避免出现因支出过大导致的财政风险。 (2)行业和领域平衡性评估,是根据投资项目适用的行业和领域范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平衡不同行业和领域政府投资项目,防止某一行业和领域政府投资项目过于集中。 3、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可以对各类公共服务项目、政策相关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进行识别和测算,科学评估项目或政策实施对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实施,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4、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1)科学统一,规范稳妥。选取客观数据,按统一公式测算,科学、客观、全面、规范评估财政承受能力,使评估结果与财政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 (2)分类实施,动态评估。先由自治区财政厅对地方各级财政承受能力评级。根据评级情况,再由各级财政部门自行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并对影响财政承受能力等级的重大变化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准确反映财政承受能力的规模和水平。 (3)强化应用,讲求实效。加强对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果的应用,避免地方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力,盲目出台增支政策或项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数据共享集成,提高评估应用效能和精准度。 5、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工作流程有哪些? 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责任识别:主要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责任进行识别,包括股权投资支出责任、运营补贴支出责任、风险承担支出责任、配套投入责任等。 (2)支出测算:综合考虑各类支出责任的特点、情景和发生概率等因素,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财政支出责任进行测算,包括:依据实施方案中的项目资金要求及项目公司股权结构,测算股权投资支出责任;依据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利润水平,测算运营补贴支出责任;依据比例法、情景分析法及概率分析法,测算承担风险支出责任;依据政府拟提供的其他投入总成本和社会资本方为此支付的费用,测算配套投入支出责任。 (3)能力评估:一是评估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公式如下:财政承受能力=综合财力-“三保”支出-一般公共预算其他刚性支出-基金预算刚性支出-评估节点时已确定的其他财政支出;综合财力=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财力+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财力=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基金上级补助收入+基金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结余-基金补助下级支出-基金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基金预算刚性支出=土地出让成本性支出+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用于农业农村支出+公路还贷、政府还贷公路养护和管理支出+专项债务还本付息支出+政府性基金安排的隐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二是评估项目发展能力,根据项目涉及行业和领域范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评估项目预期的发展效果和产生的各方面正负效应。 (4)信息披露:根据评估结果,得出财政承受能力是否可行的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财政部门在本单位信息平台,定期披露本地区的项目内容、信息及支出责任情况。同时,还需要对已实施项目进行跟踪问效,包括项目使用量、成本费用、考核指标等信息,定期对外发布,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 6、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对所评估项目的影响?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根据财政承受能力指标分为“通过评估”和“未通过评估”。增支政策或项目满足如下条件时,视为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增支政策或项目支出需求未超过财政承受能力;对涉及多个行政层级共同负担以及跨年度实施的政策或项目,各行政层级、各年度支出需求均未超过财政承受能力。已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增支政策或项目,可优先列入财政预算。对未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原则上一律不得安排财政资金,主管部门可通过调整项目规划、概算等方式满足通过条件后,再报财政部门评估。对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的由下级每年负担的必须制定增支的政策或项目,未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由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后报同级政府确定。 7、哪些项目需要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需要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1)PPP项目:为了加强PPP项目风险管理,确保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财政部门需要识别和测算单个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并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2)公共服务项目:对于一些重大的公共服务项目,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需要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以确保项目实施不会对财政造成过大的负担。 (3)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需要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资金安排,避免出现因投资过大导致的财政风险。 (4)政策性金融项目:政策性金融项目虽然由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但仍需要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以确保政府对该类项目的财政支持能力。 (5)其他需要财政支持的项目:对于一些需要财政给予补贴或提供担保的项目,如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项目,需要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以确保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8、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果的应用,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合理规划当前及未来年度各类公共服务项目、政策的财政支出所占比例,提高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公共民生支出所占比例,并将其作为该类公共服务项目、政策的财政承受能力“上限”,控制某类公共服务项目、政策的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还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够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避免因财政压力过大导致政策难以实施或效果不佳。 9、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中的角色和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是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负责制定评估工作的总体规划、政策框架和工作方案,指导和推动评估工作的开展,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结果应用,硬化预算约束;还是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工作的监督者和评价者。负责对评估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价,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还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财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10、评估主体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实施评估吗? 评估主体可以自行开展,也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相关要求参与开展评估工作,通常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PPP咨询机构等。委托工作不发生评估主体责任的转移,评估主体在保障第三方机构独立地位的同时,应做好配合工作,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结论仅供评估主体参考,起到政府智库的作用。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