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首次出现了盲目建设、浪费财政资金案例(案例1、案例2)。2024-2025年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共对18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7起典型案例涉及投融资领域。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在通报案例中表示:此类问题反映出有的地方纪律规矩意识不强,在党中央三令五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下,对上马非必要非急需的建设装修项目仍把关不严,甚至主动为之;有的制度规定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对超标准建设装修之风向基层蔓延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有的对通报的典型问题没有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抓教育引导、整改整治责任落实不到位,日常监管不及时,同类问题被反复通报、重复整改。
具体案例如下:
目录
案例1:江西省抚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书记、主席刘俊福盲目引进“特色小镇”项目,造成土地和资金浪费等问题。
案例2: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发展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金文应付式、形式化推进信用平台建设,浪费财政资金、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
案例3:辽宁省阜新市部分农家书屋缺乏实效。
案例4: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在城市管理中盲目决策、机械执行,损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
案例5: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政务服务中搞“面子工程”。
案例6: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盲目攀比,数据不实。
案例7: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
案例8: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
案例9: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案例1:江西省抚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书记、主席刘俊福盲目引进“特色小镇”项目,造成土地和资金浪费等问题。刘俊福担任抚州市临川温泉景区党工委书记期间,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加论证短期内盲目引进打着生态发展等旗号的“特色小镇”项目,投入大量资金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脱离当地发展实际,上述特色小镇项目大面积烂尾,造成土地闲置、资金浪费。刘俊福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案例2: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发展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金文应付式、形式化推进信用平台建设,浪费财政资金、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2019年至2022年,罗金文负责全区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未开展平台建设需求调研即与企业签订建设合同,后续调研发现平台建设可操作性低、相关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后,未及时调整平台建设方案,应付式推进平台建设。为急于完成任务,明知平台不符合验收条件、无法实现预期功能,仍组织验收。验收后简单将平台交给试点乡镇开展信息录入工作,一交了之,未进行具体指导和管理。该平台形同虚设,没有产生预期效益,造成资金浪费,加重基层负担,最终被关闭。罗金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案例3:辽宁省阜新市部分农家书屋缺乏实效。近年来,阜新市投入资金建设农家书屋600余个,这些书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但也存在脱离实际需求、管理维护等配套机制不健全、图书种类偏少以及图书配备的针对性、适用性与农民实际生产生活存在差距等问题。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形势下,农民群众获取信息方式更加多元,书屋实际利用率越来越低,客观上造成资金使用浪费。
案例4: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在城市管理中盲目决策、机械执行,损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2024年7月以来,三河市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官僚主义严重,未经科学论证和充分征求意见,推动出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脱离实际提出广告牌匾“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等禁止性规定。为推动牌匾整治工作快速见效,该市组织开展两次百日攻坚行动,违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频繁进行工作调度、督查督办和排名通报,加重基层负担。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执行中简单机械,搞形式主义“一刀切”,对包括国内连锁品牌在内的1800余块商户门头牌匾颜色进行变更,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时任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已受到免职处理。
案例5: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政务服务中搞“面子工程”。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场所时背离实际需求,搭车建设数字液晶屏、全彩屏48块、105.61平方米,其中有3块屏幕总面积达76.3平方米、耗资227.53万元,这些屏幕主要用于接待来访参观,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住建行业人才管理系统、供排水全过程监管系统等6个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有的建成后就停用,有的未有效运行,造成资源浪费。还以业务合作为由,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场所装修、设备购置和运维等费用转嫁给合作银行,后因相关合作银行决定不再向其提供费用,导致场地设施运营难以为继。
案例6: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盲目攀比,数据不实。近年来,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有的项目反复开工,淄博高新区2025年春季集中开工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有的项目论证不够,烟台市蓬莱区某项目申报投资额近90亿元,但两年来仅投入500万元完成场地平整,滨州市博兴县某项目两次纳入集中开工并申报投资额70多亿元,但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论证中;有的项目用地用海等手续还不完备,就被纳入集中开工;有的开工仪式追求场面,一个会场租用电子屏等设备费用达20多万元。还有的县级市项目集中签约名不符实,实际落地率严重偏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案例7: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清徐县投资5.9亿元建设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徐县违规将县政府综合办公楼仿古屋顶及外立面涂装、政府综合办公楼亮化工程等打包到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中,实际形成支出1193万元。同时,项目还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包括一座银色莲花雕塑、一座景观石、一处地雕、多棵仿真椰子树,实际形成支出1305万元。
案例8: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金牛区投资12.16亿元建设建筑面积8.22万平方米的对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进口石材拼花、手工羊毛地毯、玻璃幕墙等高档材料进行豪华装修,园林绿化工程总花费697.4万元,智能化信息系统造价超过1.2亿元,其会议中心装修成本更是高达5489元/平方米,是建设成本的近2倍。
案例9: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兴义市有关企业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整改态度不坚决,整改方式不系统,跟踪监管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到位,该企业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又在部分已整改的区域内蓄水形成水体景观,还顶风新占用49.81亩耕地建设人工湖、人工草坪等景观。2023年1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公开通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类似问题、省里部署开展检视整改后,黔西南州、兴义市及有关部门未吸取教训,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在2024年8月被自然资源部再次通报。对于中央有关部门通报的问题,相关省级职能部门存在举一反三、面上推动整治不够,对基层整改工作指导督促不力等问题。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