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报到落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红利捕获策略
来源: | 作者: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4天前 | 44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资源面临“非农化”“非粮化”压力,传统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破解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矛盾的关键路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高标准农田相关背景、申报条件、资金来源等方面内容,为相关部门完善规划指定、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提供决策支撑,助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


一、高标准农田相关背景


(一)高标准农田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根据用途分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农用地中包括耕地(农田)、林地等。而农田中包括的基本农田是指属于重点保护的耕地种类,非特别情况不得占用。对实行永久性保护的基本农田称为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中包括的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明确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二)高标准农田特点


高标准农田突出“四高”,分别是:农田质量高、产量高、抗灾水平高、资源投入利用率高。


农田质量高: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模适度,水路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备,土地比较肥沃。


粮食产量高:据评估,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到20%。部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农田抗灾减灾水平高:可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无灾多丰产。


资源投入利用效率高: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大大促进了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亩均节水率可达24.3%,节电率可达30.8%,化肥施用量可减少13.8% ,农药的施用量可减少 19.1%,在降低投入的同时,减少了面源污染,且让农民的收入更高。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及各省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工程质量有关规范标准以及农田建设项目的政策制度等规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农田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内容,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主要为田块整治、灌排工程和田间道路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建设“智慧”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GB/T33130—2024)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对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审视和调整,通过更加标准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为提升农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关键工具。


(四)哪些主体、个人可以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涉农企业与单位等。


(五)单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要求


一般来说,单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3000亩,丘陵地区不低于1000亩。但各省份情况不完全相同,以及为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单个项目具体规模以各省份具体细则为准。如:


安徽省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4年度全省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注:截至2025年4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5年度全省农田建设任务暂未下达,因此无相关信息公开),单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3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1000亩。单个项目涉及的乡镇原则上不超过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的项目可适当降低规模,具体要求参照2023年度相关标准执行。


山东省: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20〕12号),坚持按灌区或流域集中连片建设,单个项目建设规模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1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500亩


(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入要求


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农建发〔2022〕5号)提出:各地要根据《规划》和相关建设标准要求,研究确定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投入标准,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力争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


但因地区和项目类型不同,亩均投入标准因此也有所差异如:


安徽省:根据《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应逐步达到3000元以上


其中,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4年度全省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要求,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低于2750元改造提升亩均投入标准暂按新建高标准农田标准安排高效节水灌溉每亩再增加200元


四川省:根据《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分区域差异化的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适度提高亩均投资标准。


河南省根据《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合理确定投资标准,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总投资一般不低于4000元


广东省根据《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建设投资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标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标准一般应逐步达到3000元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条件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①符合农田建设规划;②项目选址、区域范围、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资金需求科学合理;③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晰,当地群众积极支持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须征得项目区所在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④地块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后能有效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能;⑤具备立项后及时组织实施的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建设高标准农田:①存在“非农化”及“非粮化”用地问题的地块;②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规定禁止立项的地块。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工作流程


一般流程为:建立项目库→省农业农村厅下达建设任务→项目选址→编制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县级初审,市级评审、下达设计批复→项目招标投标→项目施工实施→项目法人组织验收方审计→县级初验、市级验收→移交使用单位。



三、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来源


(一)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实施期限至2025年)


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2〕5号)中央财政对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视地方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补助县级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可以从中央财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中列支勘测设计、项目评审、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工程检测、项目验收等必要的费用,单个项目财政投入资金1500万元以下的按不高于3%据实列支;单个项目超过15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不高于1%据实列支。


(二)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实施期限至2027年)


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使用范围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支出。县级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可以从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支出方向中列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必需的勘测设计、项目评审、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工程检测、项目验收等费用,单个项目财政投入资金1500万元以下的按不高于3%据实列支;单个项目超过15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不高于1%据实列支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其中包括高标准农田项目。


(四)中央预算内投资


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指南》(2025年版),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农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其中对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支持标准为:粮食主产省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标准分别为每亩2400元、2200元;其他地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分别为每亩2200元、2000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亩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作出差异化调整。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分别为每亩300元、400元。


(五)超长期特别国债


2024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96亿元,优先支持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提高东北粮食主产区亩均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2025年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应对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以及城市更新等领域的资金需求。


(六)增发国债


增发国债通常用于应对经济下滑、突发事件等造成的临时性财政缺口。资金的使用在预算内,需纳入财政赤字管理。在经济上起到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


2023年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2023年的增发国债支持范围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共计5400万亩,安排增发国债资金1254亿元,共支持1336个项目,亩均投资补助从1500元左右提高到2400元左右。


(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包括农林水利和气象,其中二级细分领域中的“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领域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八)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


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各省份省级财政应当承担地方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支出责任,地方各级财政应当合理保障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支出。


如2024年江苏省财政进一步完善投资补助政策,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投资标准由2000元/亩提高至2350元/亩。同时,取消产粮大县的县级财政配套,对国家认定的产粮大县,除中央补助外,地方财政配套部分全部由省级财政承担。对非产粮大县,除中央补助外,其余部分省级财政按40%进行补助。对国债项目改造提升地方配套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承担。


(九)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关于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农办计财〔2022〕20号)文件,重点支持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


如2024年农发行凤城市支行向凤城市盛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341万元,用于该企业2023年丹东市凤城市白旗镇等8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一批)第二标段施工所需资金需求。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中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各方要积极争取资金,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文件整理得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文件整理得出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