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天津市“西青区大数据中心”项目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1195天前 | 1039 次浏览 | 分享到:

信息来源



  中国债券信息网  

注:此篇文章内容通过公开渠道整理所得,仅供参考学习。


本项目围绕西青区在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中的定位,重点建设城市运行智慧中心、政务云数据中心、城市数据平台、数据融合应用场景与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从而打造数字西青发展底座,加快推进全区大数据总体发展。

项目背景

建设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以贺信并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天津市西青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全面深入研究数字政府各项工作,坚持以促进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营管理能力为基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加快推进以数据驱动、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城市发展新格局。

建设内容

1. 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大厅及办公区,满足日常办公、管理、调度和指挥的需要,建设大屏显示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坐席协作管理系统、融合通信系统、信号管控系统等智能化配套系统。

2. 政务云数据中心。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建设集国产ARM志片与X86芯片的混合架构政务云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持,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

3. 数据中台。以“政务云”为物理载体,汇聚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全域数据,完成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信息库、社会信用库、电子证照库5个基础数据库的归集构建,建设离线数据开发平台,为顶层应用提供在线数据仓规划、模型创建等服务。

4. 数据融合应用场景。主要建设政务服务类、社会治理类、产业促进类、民生保障类4个领域的跨部门应用主题建设。政务服务类主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等方向,开发完善一体化的政府服务应用;社会治理类主要围绕城市人口、事件、地理位置、城市部件等信息的管理,畅通应急、综治、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动,打造一体化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产业促进类主要围绕统计、财税以及工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基础数据,剖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实现辅助决策;民生保障类主要围绕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社保、民政等涉及民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的民众关心的问题,利用数据融合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助力打造精致城区。

5. 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推进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规划、建设和运行,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增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做好数据资源安全防护,保障大数据中心建设安全可靠、平滑演进。

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523亿元,资金由天津市西青区财政局匹配和专项债资金渠道解决,其中,天津市西青区财政局匹配项目资本金0.923亿元,拟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3.6亿元。

项目收入

本项目收入来源于政务云数据中心云平台租用服务收入、城市数据中台服务收入、产业促进类智慧应用服务收入

具体收入来源测算如下:

1、政务云数据中心云平台租用服务收入

政务云数据中心可以配置虚拟计算资源约为22400核CPU,存储资源约为1.5PB存储。在满足公共服务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情况下,可对外提供存储资源为1.1PB。CPU租金按照70元/月/核计算,存储按照每40GB每月10元计算,每年租用费用约为1660万。

2、城市数据中台服务收入

全区政务数据、社会管理数据、医疗卫生等数据汇聚存储到大数据中心存储,大数据中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融合处理、挖掘分析后,可以形成各类数据服务报告,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能源机构等单位提供数据分析专项服务,帮助这些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平均每月每个部门花费1万元用于购买数据分析报告,约有40个相关部门需要这样的分析报告,每月收入为40万元,年收入480万元。

3、产业促进类智慧应用服务收入

(1)商业地理服务报告

为到西青投资的企业提供选址报告,提供人流、周边消费潜力、人群消费偏好、产业配套成熟度等报告,降低企业投资失败的概率,提高投资的便捷效益,预计每年服务投资咨询200次,投资100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每年160次,每次收费2万元,每年收入320.00万元;投资100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每年40次,每次收费5-50万元,均价预计17万元/次,每年收入680.00万元。

(2)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生产设备、实验设备共享,实现成套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可以搭建机器视觉、5G数据传送、远程控制、远程运维等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创收:设备租用平台使用费、远程技术平台使用费、智能方案推广费、广告收入、行业智能解决方案研发费等。西青区工业园区众多,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64家,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24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左右,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左右”,这些基础条件都为西青区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计每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收入300.00万元。

(3)全域旅游服务平台

旅游业是西青区比较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有杨柳青古镇、热带植物观光园、希乐少儿休闲旅游区、水高庄园等旅游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业旅游运营,可以构建更加适合西青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产业收入。通过与旅游景点和配套服务商共享收益的模式获取收入。2017年西青区旅游业收入为15亿元,每年增长为10-20%,通过大数据挖掘方式可以把旅游业增速提高到30%。每年新增收入为1.5亿元,利润预计为4250万元,运营公司和景点进行分成,每年可以获得1900.00万元收入。

(4)智慧农业服务平台

智慧农业通过向农民专家咨询、产品流通、农超对接等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收取交易费用、有偿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取收入。智慧农业预计可以覆盖20万农户,每人每年收取10元信息服务费,增值服务包括专家咨询服务、农技培训、视频教学等。预计每年获得收入200.00万元。

融资平衡情况

本项目预期用于融资平衡的预期运营收入为160106.00万元,预期运营成本58056.00万元。本项目债券本息资金覆盖倍数为1.22。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