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安徽省天长市“白塔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1164天前
|
81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专项债券案例,生态环保,安徽
注:此篇文章内容通过公开渠道整理所得,仅供参考学习。
天长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商品油基地县(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天长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华东腹地,南临长江,北枕淮河,东临高邮湖,西傍京沪铁路,205 国道——宁连高速公路以及宁淮高速公路纵贯境内。水路经高邮湖直达沿江、沿海各大港口。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生态修复工程、污水管道新建、改造工程、初期雨水调蓄池、天长市第一污水处理厂(6 万吨/天)尾水提标工程、天长市第三污水处理厂(3 万吨/天)新建工程、流域信息化管维平台及后期运营服务。具体建设如下:
(1)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白塔河流域中主河道、主要支流及入河沟渠水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总长度 246 公里,其中主河道长度 46 公里,一级支流 53 公里、二级支流 62公里,排涝渠道 85 公里,主要实施河道清淤、水质净化、水生动植物构建、生态沟渠、河口湿地等水生态修复工程。
(2)污水管道新建、改造工程:长度约 237 公里,其中镇村污水管网 136 公里,城区 101 公里,主要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截流、分流新建改造管道,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旱季无污水入河。
(3)初期雨水调蓄池:利用现有排涝泵站前池改造露天调蓄池 7 个,新建污水处理厂进水口调蓄池 2 个,调蓄池容量约 8.4 万立方米。
(4)天长市第一污水处理厂(6 万吨/天)尾水提标工程:由一级 A 排放标准提升至准四类,同步建设红草湖北园尾水湿地进一步净化作为城区景观河道生态补水。
(5)天长市第三污水处理厂(3 万吨/天)新建工程:出水水质为准四类,土建加设备。
(6)流域信息化管维平台及后期运营服务:建立先进的水质、水位监测预警体系,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项目设施运行状况等监测,最终达到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周围生态环境的目的。
项目总投资为164,002.06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为84,002.06万元,占比51.22%, 由天长市财政统筹安排,满足国家发改委(国发〔2019〕26 号文)关于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的要求,发行专项债券方式筹措80,000.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48.78%)。
本项目主要收入来源于日 3 万吨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收入和财政补贴收入;日 5 万吨规模的时湾水库水源地取水收益;日 6 万吨的天长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提标项目收益;预留约 106.44 亩商住用地的土地出让金收益。项目债券存续期的运营期 10 年共计可实现收入 165,814.18 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 66,498.86 万元。
项目总投资估算 164,002.06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127,815.8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4,320.14 万元,基本预备费 6,846.12 万元,建设期利息 4,740.0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80.00 万元。
根据前述对项目未来数据的合理预测,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共产生可用于还本付息金额的净现金流入 140,257.41 万元,能够覆盖债券本息金额 99,038.30 万元,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 1.42 倍,用于还本付息资金的充足性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