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智慧湿地建设”项目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1008天前 | 1447 次浏览 | 分享到:

信息来源


  专项债券信息网  

专项债券信息网 (https://www.zhuanxiangzhaiquan.com)














本项目在项目谋划上将湿地公园与新基建设施融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充分整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海珠湿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项目陈述

1. 项目背景
海珠区是广州市的老四区之一,全区总面积为90.4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82 万人,辖内有18 个行政街道和265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最新数据,2021 年全区生产总值2,405.16 亿元,同比增长9.3%,经济发展稳步提升。海珠区已成为广州市新的中心区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得到优先重点发展。
在此背景下,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启动了海珠智慧湿地建设项目(新基建)。海珠智慧湿地项目与新基建建设内容高度契合,如基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互联网类应用建设、人工智能/VR/物联网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2. 重要性
项目的建设符合新发展理念,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充分整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海珠湿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全面落实《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1)》,将海珠湿地打造成智慧湿地的需要;是进一步落实《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2)》,将海珠湿地建设成高品质的国家湿地公园的需要。
3. 产业优势
本项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大大降低与湿地相关经营成本,同时借助于网络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相关企业建立网络型商务联系,带动产品附加值的产生,进而促进湿地行业增值服务的发展,提升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智慧湿地建设在为游客带来公共价值与社会价值提升的同时,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旅游服务环境,为广州市带来更多的旅游商机,从而带动广州市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将增加全市居民收入,增加本地涉旅就业人口,调整就业比例,整体拉动内需,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实施机构

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

建设内容

项目实施范围涉及整个海珠湿地,总面积约1100公顷,周界总长约66公里。海珠智慧湿地建设主要包括湿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湿地能力中心建设和湿地应用服务建设三部分内容。

1、湿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湿地数据中心、公有云服务、网络覆盖、供配电、湿地指挥中心、科普展厅和物联配套设施;

2、湿地能力中心建设包括应用支撑平台、AI 服务平台、物联支撑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和大数据支撑平台;

3、湿地应用服务包括湿地公众服务体系、湿地综合管控体系、湿地大数据监管体系、湿地科研宣教体系、综合运营。

资金筹措及发行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为24872.11万元,其中资本金7272.11万元,占总投资的29.24%,资金来源为广州市海珠区财政资金,由广州市海珠区财政局统筹安排;申请专项债券资金176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0.76%,债券期限15年。除专项债券资金外,无其他市场化融资。

本项目申请专项债券资金17600.00万元,其中2020年已发行5600.00万元,2021年已发行5000.00万元,2022年已发行7000.00万元。所有专项债券资金已全部足额发行完毕。

本项目建设期为2020年11月-2023年5月。

收入来源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的项目收入由门票收入、停车场收入、财政收入等组成。

门票收入具体有船票收入、电瓶车收入、租赁收入、农产品收入、文创产品收入、科普教育收入。

财政收入中包含每年信息系统年维护费用1318.40 万元。

总 结

本项目投向领域虽然为农林水利,但是在建设内容中加入了新基建等设施,将湿地公园与新基建设施完美融合,项目谋划方式灵活巧妙,满足人民休憩观光和提升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