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专项债研究 |(七)大湾区(东莞)发展规划比较分析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648天前 | 404 次浏览 | 分享到:

目录

一、大湾区基本背景情况

二、大湾区专项债发行规模分析

三、大湾区专项债发行项目数量分析

四、大湾区专项债发行期限与还本付息方式分析

五、大湾区专项债投向领域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分析

七、大湾区专项债“土地收入”分析

八、大湾区发展规划比较分析

1、广州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2、深圳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3、珠海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4、佛山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5、江门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6、肇庆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7、惠州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8、东莞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构建“山海河湖”相融共生生态格局

9、中山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我们在《大湾区专项债研究》系列文章里分别分析了大湾区的基本情况发行规模项目数量发行期限与还本付息方式投向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土地收入情况,本文我们对大湾区9市的发展规划进行展开分析。

七、大湾区发展规划比较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由香港、澳门以及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市构成,即“9+2”城市结构体系。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
战略定位是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对比,我们根据《纲要》并结合《广东十四五规划》及各地市十四五规划简单总结了广东9市专项债券后期可规划方向(含重点项目清单)

因内容较多,我们按地市单独成文。

8、东莞市十四五规划与谋划方向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
根据东莞市十四五规划,东莞市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建设5GSA(独立组网),到2025年累计建成2.5万个5G基站,实现5G网络全市覆盖。创建5G产业创新高地,在东莞国际商务区、滨海湾新区等重点地标区域、重点园区规划建设5G综合应用示范区,开展5G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同时,大力推进“智慧东莞”建设,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建设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升级,强化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行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建设智慧交通设施,加快道路、轨道、港口、站点智能化改造,推动车路协同,建设车联网等行业专网。推进智慧低碳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智慧化综合能源网络。
新基建为专项债投入的新兴领域,结合十四五规划,东莞市将可能在新基建领域有丰富的专项债使用空间。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东莞市十四五规划,东莞市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动赣深铁路、深茂铁路、佛莞城际建成通车,推动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中南虎城际、深惠城际建设,微调常平至龙华城际线位,适时启动塘厦至龙岗城际项目。谋划在东莞中心城区设置高铁始发站,争取早日建设广深第二高铁。构筑高效便捷的市域轨道交通网络,全面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二期、三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建设,争取加快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与12号线前期工作,强化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对接,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编制。
东莞市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有充足的谋划空间,可以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各个交通项目进行谋划。
图表01  “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体系重大项目工程

数据来源:各地市十四五规划、北京泓创智胜咨询有限公司整理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农业方面,十四五期间推进农地经营统筹发展,支持新规划建设一批小型农业产业园,建好省市镇三级农业产业园、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一批农业发展重大平台。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精做强东莞荔枝、麻涌香蕉、莞香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发展花卉苗木、精品水果、优质蔬菜、食用菌、中草药材、优质水产等特色产业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的绿色发展道路,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格局。
打好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坚持系统精准科学治污,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预防治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土净景美的宜居环境,建成生态治理典范城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生态空间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立体生态网络空间。
同时,十四五期间,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加快推动滨海湾威远岛森林公园、中心农业公园和磨碟河湿地公园以及茅洲河、磨碟河、太平水道三条绿色景观带规划建设,构建绿色活力海岸带,建设美丽海湾。强化陆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

图表 02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工程


数据来源:各地市十四五规划、北京泓创智胜咨询有限公司整理

构建“山海河湖”相融共生生态格局
依托黄旗山、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樟木头林场等森林公园和国营林场,推进林分改造,推动森林公园连片提升、差异化发展和功能融合,建设完善森林步道及游憩配套设施,以多种交通方式串联成为森林慢游休闲公园体系,打造大湾区绿色中心公园和都市生态屏障。优化提升水乡经济区、东莞港、滨海湾新区、狮子洋河口等沿海区域的生态品质,依托湿地、海岛、岸线等自然生态资源,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公共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滨海活力长廊。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