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的五个要点
来源: | 作者: 泓创智胜 | 发布时间: 125天前 | 1325 次浏览 | 分享到: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作者整理了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要点,并进行了简单解读,不当之处还请斧正。

一、改革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解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职能更加全面、组织更加健全、运行更加稳定,是统揽改革开放的中枢。

二、改革方法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解读: 由十八届三中全会时的经验上升至系统的改革方法论,其中特别突出3条:
1、坚持问题导向,以调研开路,用改革破题; 
2、尊重首创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3、坚持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

三、目标
(一)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阶段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本次会议目标,2029年完成以下14项改革任务:
1、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3、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4、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5、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6、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7、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8、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9、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10、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11、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2、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3、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14、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解读:14项改革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六个领域开展。在改革难度上:构建>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体制>体系。其中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当前改革的重心,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解读:仍然围绕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展开,再次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职责在于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最终要创造一个公平、统一、具有活力的市场。
2、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解读:目前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新质生产力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也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当前人才教育体制、科技创新体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难点和赌点。
4、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解读: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阶段财政政策的重心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重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以及建立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收体系。金融体制改革重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换锚、资本市场秩序重建、地方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理。
5、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解释:重点关注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尤其是浙江的强村公司模式。
6、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解释:对外开放要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这条也是本次会议重点中的重点,一方面鼓励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进一步放开外资投资限制条件鼓励外商投资,重点是东南亚和中东。

四、当前的形势和工作任务:
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解读:5%的GDP增速目标仍然是需要完成的,下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项目发行将加速。

五、特别指出当前重要领域安全形势
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解读: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成为当前地方政府主要工作,受35号文、47号文和14号文影响2024年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收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景象。改革开放只能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